今天是:
E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系列报道>>

学院新闻

信息公告

图片新闻

学术动态

校企合作

教师系列报道

学生风采

教师系列报道一:对学生要严要求,但要放手做


发布日期:2014-10-10 浏览数:

2011年5月29日,从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场上传来喜讯,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选送的《实用型全景式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获得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指导老师是电子信息工程系方安安高级实验师、刘晔教授。学生团队是:林侦文、龙学焜、刘婉、王德农、温彬、陶中云。方安安老师将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全国竞赛。为此,笔者对方安安老师作了访谈。

(笔者)问:此次竞赛获得的成绩您有何感想?

(方安安老师)答:从项目申报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不要抱着得奖的想法参加项目活动,要通过这类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巩固基本技能,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干、苦干专业技术。

问:学生组团时,您是否参与了团队成员的选择。

答:没有。学生组队有他们的自己的考虑,比老师“帮办”还可能更优化。而且,学生的参赛选题也由他们自己确定,这样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创新思想、学有所长的优势、减少老师思想的约束,也就是放手让学生做自己专业目标上的事业,对具体技术细节上的技巧与技能也不是由我自己动手做了算了,也是由学生自己反复训练和锻炼完成,我最多指点一下,减少对他们的干扰。

问:据了解,您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特别对研究生要做您的“子弟”要求严格。对此,您的想法是什么?

答:学生一定要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研究生,没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很难做成什么学问,我不愿意培养混文凭的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不是说在嘴上。首先,怕吃苦不要做我的研究生,做学问是要付出很大心血的。第二,一旦成了我的研究生,我就要作“入学”考试,比如设计一个电饭煲保护电路。如果设计不出,我会安排他到实验室去跟着其他教师带本科生的基础实验,熟练后再接受新的“任务”。

问:您这种培养学生的方式,学生是否愿意接受?

答:刚开始一些学生是不接受,时间长了他们就能理解这种培养方式的用意。事实上,这种培养方式效果我个人还是满意的。无论是毕业生论文盲审,还是教学成果省级奖(一等奖)、省级以上的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对方安安老师的访谈,我们体会到:对学生大胆、科学、严格的管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放手让学生做自己专业目标上的事业是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不可或缺的方法。

上一篇:简单:专访王艳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