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E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系列报道>>

学院新闻

信息公告

图片新闻

学术动态

校企合作

教师系列报道

学生风采

依托国际合作,立足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研究


发布日期:2015-09-23 浏览数:

  近年我国大规模光伏发电得到蓬勃发展,但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技术标准不完善,先进控制设备技术依赖国外厂商。从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环境污染观点看,分布式微型电网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光伏微网的电能质量受输入信号随机性、间歇性特点的影响很大,如大规模应用会带来谐波、无功等电能质量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控制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余运俊博士与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合作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分布式光伏微网电能质量控制机理及关键技术(2014-2017年)”,在分布式微网储能与随机处理优化控制、最大功率跟踪与空间矢量逆变控制技方面合作,探索上述技术在城市和农村小规模、分散的应用途径。

项目属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支持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可服务于“促进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项目开展我国南方地区屋顶光伏发电电能质量数据分析;建立分布式光伏微网数字仿真模型库;辨识分布式光伏微网电能质量扰动源;研究分布式光伏微网电能质量控制机理;开发分布式光伏微网电能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我国在分布式光伏微网电能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刚起步,奥地利已经深入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光伏发电逆变器的运行和检测研究方面创建了关键技术。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在智能电网、光伏逆变器检测领域享有盛誉,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能源部是欧洲智能电网理事单位。项目奥地利方合作负责人Helfried Brunner 研究员是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能源部电力研究室副主任,活跃于多个国际和欧盟组织,包括IEA代表、EERA代表、CIRED 会员、奥地利国家智能电网委员会成员等。

余运俊,20137月于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获DAAD奖学金赴德国鲁尔波鸿大学访问学习。现为清华大学和江西省电力公司联合招收的博士后,IEEE会员,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江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2008年获得冶金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同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现为Energies、电源学报、电测与仪表等国际国内杂志审稿专家。

在科研项目进行的同时,余运俊老师把科研中汲取的新知识新方法及时反馈到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好评。2014年度指导1项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和1项创新项目计划;在2015年度,指导2项南昌大学创新项目计划,所有项目均基于余运俊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的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余运俊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活动,目前兼任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办公室主任一职,负责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的日常运行与年度活动,2014年承办了江西省科协学会片区会议,组织38家学会参会。始终如一的参加学院的各类学术活动,与学院其他学科老师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上一篇:简单:专访王艳庆老师 下一篇:教师系列报道九:精于授业,乐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