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ri Saveliev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2018-06-15 00:00:00


     
       2018年6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Valeri Saveliev教授应南昌大学邀请来校做《硅光电倍增管发展的新趋势》讲座。Valeri Saveliev,俄罗斯籍,教授,博导,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专注于数学建模与超级计算机算法研究、新型光电探测器件(硅光电倍增管)的设计、硅光电倍增器在高能物理和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等。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7项,其中美国授权专利3项,俄罗斯授权专利4项。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美国费米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项目(CDF)、国际直线加速器项目(ILC)等多个国际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3700,H因子31。在国际物理领域顶级期刊Phys.Rev.Lett中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1篇。Saveliev教授是新型光电探测器件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的发明人之一,这种高性能探测器有望取代上一代光电探测器而被大量应用在医学成像、高能物理、天体物理、航天航空以及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他参与撰写的有关SiPM的书籍《The New Photo-Detectors for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Medicine》全球下载阅读次数超过3700次。
       报告中,Saveliev教授重点介绍了:传统的硅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和技术的重要特征,其主要特性(如检测效率,内部增益,时间分辨率等)与工作条件及优势,其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应用有国际直线对撞机、医学影像系统、空间站等,进而讲述传统硅光电倍增管在模拟系统里的应用,在医学影像系统中配合各电压处理模块获取时间和能量信息。硅光电倍增管科技未来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亟待解决,这是创建具有独特特性的全数字成像设备的潜力。数字光子计数硅光电倍增管Philips已经成功用于医学成像系统,随着集成系统取得良好进展,数字硅光电倍增管取得新的发展,对成像方面的应用也提出了更多技术要求,3D技术也应用于数字硅光电倍增管中。在新一代全彩夜视系统中,基于数字硅光电倍增管的低光子通量成像系统的实现可能仅为几十微米,并且在标准眼镜上实现,信息是全数字的并且可以用于各种目的。传统(模拟)硅光电倍增器现已相当完善,但是这种半导体结构的潜力非常广泛,传感器的数字特性使得可以开发全面处理信号和全数字输出的新结构。报告会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玉皞教授主持,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及近30余名学生听取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