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前湖讲坛第二十三期:金亚秋院士报告海报

2018-09-19 00:00:00


报告题目:四十年征途一回眸
报告人:金亚秋院士
时间: 2018年09月20日 下午15:30-17:00
地点:南昌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楼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金亚秋院士祖籍江西婺源、1946年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赴美留学、198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院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国家级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IEEE GRSS教育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光华科技奖一等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三次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二十多项科技奖励。
      金院士曾任职于美国AER研究公司、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现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遥感与无线电遥感、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电磁三个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席。
      金院士是电磁波物理与空间微波遥感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是遥感领域中国第一个IEEE FELLOW,IEEE终身会士,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IEEE GRSS北京支会创始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召开IEEE GRSS年会上,GRSS主席、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Sarabandi向金院士颁发了IEEE GRSS杰出成就奖,以表彰金院士在“自然介质极化电磁散射与辐射传输及其空间微波遥感应用”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金院士是该奖设立50年来首位获奖的非欧美科学家。
     金院士的研究领域为复杂自然环境中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对空目标监测信息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中计算电磁学、目标信息智能感知与识别等。他在国内外已发表750篇学术论文 、14本中英文学术专著与文集、中美发明专利5项。最近10年,随着我国在空间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的长足进展,特别是在神舟四号、嫦娥探月一号、风云3号气象卫星、海洋2号卫星等都载有微波遥感器,金院士为此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依据金院士建立的月层辐射模型,从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观测数据,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了全月球的月壤厚度和月球氮3估算等成果。 金院士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南昌大学科技处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