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5-02-18 15:15:00


<strong>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strong>


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南昌大学

代码:10403



授权学科(类别)

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

代码:0811



授权级别

博士

硕士


2025 年1月13日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批招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工业控制工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

2 学科建设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专业及相关领域工程师,具备“德才兼修、系统思维、改革创新、国际视野”,能够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旨在培养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技能并重,且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获取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学术性硕士生应要求毕业和申请学位前,必须至少在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或《南昌大学学报》)及以上刊物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对于在 SCI、EI、SSCI、CSSCI源刊上发表的论文共同作者(限2人),在SSCI或SCI二区源刊以上发表的论文共同作者(限3人或以下),也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此外,硕士生应修满2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低于15,创新创业课学分不低于1。在校期间,硕士生还要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60学时。

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具有4个相对稳定且水平较高的主干学科方向:

1.计算机及网络化控制系统与嵌入式智能仪表,对计算机控制中各种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研究,以建立统一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和基于网络控制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各种嵌入式智能仪表、装置,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2.绿色能源转换与控制,绿色能源转换包括: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生物质发电、燃气发电、小水利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

3.智能机器人,主要研究运动控制中各种先进控制方法、系统优化、功率电子装置,嵌入式智能控制器。重点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特种机器人机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机器人视觉信息处理、机器人轨道跟踪智能控制和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等方面;

4.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事故预报、诊断技术,根据生产现场的测量信号(公有知识)和人的知识和经验(私有知识),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工具进行事件推理(前向推理和反向推理机)、自学习,把事故、故障准确地预报出来,指导操作人员预防、分析和处理事故及故障。

各主干学科方向均面向学科前沿或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行业或区域发展进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3 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4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报考通过国家线人数为21人,录取人数18人。现全部在读学生58人,2024年20人通过毕业答辩,顺利毕业,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证,授予工学硕士学位。20人选择就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主要是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整体就业质量较高。下表为部分学生就业去向情况。

表1. 2024届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毕业生去向情况

学号

院系

专业

毕业去向

406100210064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406100210063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62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61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嘉兴桃园科技有限公司

406100210060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59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406100210058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406100210057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56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能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406100210055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深圳劲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54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406100210053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52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51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406100210050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406100210049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6100210048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406100210047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401030820020

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西铜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 研究生导师状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高、具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导师团队,共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者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入选者2人和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省杰青)3人等。科研和人才培养力量雄厚,能够支撑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有4名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且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具有正高级职称,主持重点类及以上的国家级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类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项目,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或国家科学技术奖(排名前五)。学术骨干具有正高级职称,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独立指导博士研究生且近5年内主持过省部级、国家级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项目。


表2. 2024年度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部分清单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纵向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立项编号

基于精确自适应模型的视觉及电弧传感非连续型矩形角焊缝在线检测及自动焊接方法

乐健

国家级项目

2024

62463019

基于小信号分析和表现增强的牵引变流器性能退化检测与主动诊断研究

陶宏伟

省级项目

2024

20242BAB20055

带有刚柔耦合机翼的受约束扑翼无人机边界协同控制研究

付云

省级项目

2024

20242BAB20057

通信约束下多智能体系统高性能分布式非合作博弈算法研究

郭志军

省级项目

2024

20242BAB25086

约束脉冲逻辑动态系统的控制及其应用

周荣佩

省级项目

2024

20242BAB25088

基于AI+大数据高校校园大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泉

省级项目

2024

20244BDF60011


本学位点具有良好的教学、研究实验仪器设备,先进的教学、研究实验平台。其中包括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具有充裕的研究生培养经费,近5年已完成包括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在研项目30余项。同时具有完备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制度,有合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并有专职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进行落实。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学位点教师不仅在科学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道德价值观上下功夫。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定期组织的师德师风培训,更是将教育理念更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队伍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位点鼓励教师利用控制科学实践课程,深入讲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控制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言行,成为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图1. 学位点老师参与所在党支部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

学位点所在党支部全年16次组织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嘱托;

学位点成员集中参加“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策略研讨会,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自动化科技发展;

支部书记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策略与实施路径探索研讨会,会议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文化生活、优化学会环境等方面展开;

学位点成员集中参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培训活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进行深入解读,会议为与会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理论指导。

2 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位点深入贯彻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结合本学科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在控制学位点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

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学院举办了多场讲座,其中我们于10月份邀请了杜建强副校长,在学院举办了一场以“AI时代的智慧医疗”为主题的讲座。杜教授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和人生追求,激发了学生们对控制领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随后,学位点组织了职业规划工作坊,由辅导员伍恒老师指导,帮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学位点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多次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如5月19日举办了“筑梦起航二十大,扬帆青春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学位点的研究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环保行动和公益募捐,其中,控制专业的多位同学在学校组织的消防竞赛中表现突出,获评奖项。

此外,学位点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科技企业(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实地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增强了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学位点文化建设

在文化建设方面,在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领导下,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本学位点始终把安全稳定贯穿其中,努力用日常、党务、资助、就业工作织一张维稳的大网。坚持“新生抓入学教育,毕业生抓服务质量”的做法,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强化研究生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新生更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日常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发布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绿色平台。部分工作见下图。

图2. 学位点建设过程中的部分讲座信息

4 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在日常管理服务方面,南昌大学设置了分管研究生教育的校级领导,研究院统筹管理研究生各项事宜,信息工程学院设置了专职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具体事宜,学位点配备了1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伍恒老师)、2名兼职研究生辅导员(胡嘉文老师、刘旭老师)及2名研究生教学秘书,学位授权点针对研究生权益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和规定,全面覆盖研究生的招生入学、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奖助体系、学风建设及就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三助”工作聘用与考核办法》、《信息工程学院优秀研究生及单项奖学金评定细则》等多个管理服务文件,和校外基地签订的协议都有研究生权益保障条款。开展了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生总体满意率高。

(a)学生参加学术会议(b)学生做现场学术报告

(c)学生参加学术会议(d)研二学生做中期考核

(e)研究生培养研讨例会(f)与国能集团交流研究生培养事宜

(g)学位点组织开题答辩(h)学位点组织毕业答辩

图3.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日常管理服务图集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我们精心开设了《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与状态估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等一系列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控制领域的经典理论,还融入了前沿科技元素,为研究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我们持续进行系统设计与优化,从未间断对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以确保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其中在线学习及测验占10%,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三次作业共占30%,旨在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结性考核则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占总成绩的60%,以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考核体系既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也强调了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控制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导师选拔培训

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和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坚守育人根本,贯穿始终。在指导研究生学业时,导师需依据学生特点施教,将立德树人作为基石,以理想信念培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首要任务是培养研究生具备优秀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此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2.明确权责,寓教于育。在研究生培养的全环节中,应尊重并赋予导师充分的学术决策权。逐步增强导师在录取决策、奖助学金评定、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权力。明确导师职责,导师需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充分发挥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

3.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在研究生导师选拔、招生资格审查、招生计划分配、各类评优推荐等环节中,要着重考察师德师风,严格实行学术道德、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导师岗前及在岗培训机制,注重思政教育,提升导师业务能力。

4.建立监督体系,促进导师自我提升。发挥学校各级学术机构、管理部门和研究生群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监督推动作用。在导师选拔、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招生资格审查等重要工作中,应广泛征求意见,并及时将合理建议反馈给导师,助其查找不足,实现改进。

5.树立师德榜样,加大激励。通过评选各级优秀导师,发掘并树立一批在为人、为学、为师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在招生计划分配、研究生培养基金等方面对优秀导师给予政策倾斜和专项支持,构建激励机制。

6.加强学术自律,以身作则。研究生导师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要以身作则,成为研究生的楷模,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7.严明纪律,对师德失范严肃追责。对于严重违反导师职责、问题反映突出的导师,要及时进行调查。针对具体事件了解情况,严明纪律,进行问责和惩戒。对于确实存在师德失范的导师,将给予批评教育、暂停招生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分。对违反法律法规、学术道德、校规校纪的导师,要依法依规迅速处理。对于师德问题,要做到有诉必应、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图4. 2024年学位点老师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表32024年度学位点老师参与部分培训情况


培训主题

培训时间

培训人次

主办单位

全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

2024/09

7

江西省教育厅

新上岗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

2024/09

8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

四有导师学院在线培训

2024/08

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2024年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研修会(第二期,青岛)

2024/05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2024/08

3

南昌大学人事处

数字素养提升培训

2024/07

11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2024/10

20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 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组织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加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位点定期召开师德讲座,邀请教育行业的资深专家分享教育经验和师德案例,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

此外,学校实施了师德考评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教师们积极参与师德自评和互评,争做师德标兵,形成了良好的师德风尚。学位点还鼓励教师深入课堂,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正向激励和错误纠正的双向互动机制。

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例如,2024年10月邀请杜建强教授分享他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师德体悟,激励教师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如某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始终耐心细致,即使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从不敷衍,而是给予更多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共同探索科学奥秘,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5. 杜建强教授为学院(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师生)做报告

4 学术训练情况

学位点对学术训练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资源,使得学术训练环节得到了显著的充实与完善,特别是在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技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探究精神,学位点特别邀请了多位资深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例如,著名教授陈智勇(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就“如何就自主同步控制开展前沿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分享了他多年来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发表的经验,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另外,东南大学花为教授也举办了一场关于“海上风电用高温超导静态密封磁通切换发电机研究进展”的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自动控制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控制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实践操作方面,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多个科研项目中,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更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研究技能。比如,学生李柯烨参与了“SOEC系统集成优化与联合控制”项目,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不仅掌握了数据处理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运用matlab软件进行SOEC模型构建与控制分析。学生向晓争加入了“智能热环境调控”课题研究小组,借助实验平台将所学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并组织同学一同参加科研竞赛,获得了优秀的成果反馈,逐渐在团队研究工作中掌握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技能和方法。

为了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学位点组织了多次学术写作工作坊。在这些工作坊中,专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还详细讲解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撰写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例如,在一次以“论文撰写与发表策略”为主题的工作坊中,导师刘旭博士详细讲解了论文各个部分(如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写作要点,并分享了投稿和审稿过程中的实用经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论文发表。

此外,学位点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扩大视野。学生杨玉潇就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2024年中国车辆控制与智能化大会”,在会议上不仅聆听了多位顶尖学者的主题报告,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的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学生袁国豪在中国自动化大会上展示了自己在锂电池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同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图6. 2024年10月26日,学位点研究生参加CVCI2024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5 学术交流情况

本年度学位点师生一共参加了60余次学术交流,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沟通交流,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研,开展学术训练,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论文,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重点项目,积极服务区域地方科技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横向课题。

表4. 学位点部分老师服务企业横向课题信息表


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

立项日期

经费卡负责人

合同金额

项目分类

横向

鱼苗鱼种活体计数智能包装机中央控制系统研制

2024-12-16

胡嘉文

35

技术服务

横向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咨询

2024-06-07

李春泉

40

技术开发

横向

面向医学教学的人体组织柔体变形仿真计算研发

2024-01-29

李春泉

30

技术开发

横向

运动目标智能身份识别与落点预测

2024-03-27

刘旭

10

技术开发

横向

直流有刷伺服驱动器开发

2024-12-13

陶宏伟

7

技术开发

横向

基于多模态感知与融合的用户画像技术开发

2024-03-27

陶宏伟

30

技术开发

横向

AGV控制系统技术开发

2024-07-15

吴肖龙

10

技术开发

横向

特种设备接地检测与云监测故障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2024-1-20

武和雷

6.4

技术开发


图7. 学位点师生参加学术交流情况

6 研究生奖助情况

所有在读学生都享受政府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覆盖面为10%,一等奖学金覆盖面为50%,二等奖学金覆盖面为40%。科研业务能力突出的同学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2024年度,1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研究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助学金覆盖面达到100%。

表5. 2024年度学业奖学金情况


序号

姓名

学号

专业

获奖等级

年级

1

王昱东

406100230008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特等

2023年9月

2

吴聪营

40610023003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3

林建

40610023001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4

部浩南

40610023002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5

魏乐天

406100230006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6

熊一萱

4061002300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7

李柯烨

40610023004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8

张珍

40610023002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9

涂志豪

406100230009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10

曾令伟

40610023006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3年9月

11

杨玉潇

40610023006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2

罗愉木

40610023005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3

陈志岗

40610023002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4

米子龙

40610023005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5

鲁杰

40610023004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6

李买平

40610023004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7

凌琪

40610023005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8

余聚成

40610023003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19

陈忠杨

40610023003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3年9月

20

宋运泉

406100220046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特等

2022年9月

21

黄宽

406100220057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特等

2022年9月

22

高嵩

40610022005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3

孟享辉

40610022005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4

辛军亮

40610022005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5

李思佳

406100220050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6

张帅

40610022004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7

刘傲

406100220049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8

阮恒凯

40610022006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29

彭佳豪

40610022004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30

杜卓杰

40610022005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31

龚金恒

40610022004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32

伊荣

40610022006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2年9月

33

陆杰成

40610022005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4

张宸星

406100220056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5

王琦琳

40610022004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6

范龙威

406100220059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7

李闯

40610022004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8

杨帅

40610022005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39

马文荆

40610022004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2年9月

40

倪婷

406100210059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特等

2021年9月

41

肖磊

406100210064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特等

2021年9月

42

刘辉

40610021004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3

肖一同

406100210046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4

王浩武

40610021004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5

闵锐

406100210049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6

尹一凡

406100210050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7

闵志豪

40610021005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8

傅林辉

40610021005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49

方珍旎

40610021006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50

邱嘉蒙

40610021006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51

熊旺

40610021006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52

郑子建

401030820020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等

2021年9月

53

王梦莉

40610021004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4

杨志新

40610021005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5

涂章洋

406100210053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6

祝超荣

40610021005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7

董茂锋

40610021005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8

李文俊

406100210056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59

葛建强

406100210058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60

徐浩

406100210060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等

2021年9月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 人才培养

2024年,学位点有1名毕业生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就业率达到100%。因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学位点生源质量好,复试分数线高出国家线约60分,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考录比和接受推荐免试生比例较高,毕业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学位点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2024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人次达到至少60余人次,8人次参加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陕西西安)、10余人次参加中国自动化大会(山东青岛)、10人次参与中国控制会议(云南昆明)等。

图8. 毕业答辩、走访企业和毕业情况

图9. 参加学术会议与竞赛获奖情况

2 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科已形成一支以省学科带头人、省杰出青年人才、省双千计划人才等骨干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建有教育部空间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智能医学信息检测与物联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先进信号处理与智能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智能系统与人机交互重点实验室。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EI/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科技奖励2项,进账经费1500余万元。

3 科学研究

学科依托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大学虚拟现实产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已形成以1个国家级人才和多个省级人才为学科和方向带头人的高层次、高水平、结构合理、具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学术梯队,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新能源与控制、智能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技术优势。

表6. 近年来学位点部分代表性教师科研成果


作者

申请人

题名

公开号

乐健; 卢成锦; 方港; 张华

南昌大学

一种焊接机器人系统数据采集和运动控制部分的设计方法

CN109732178B

吴肖龙; 谢滨

南昌大学

一种SOFC系统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6387553B

胡建功; 杨吉春; 刘明萍; 涂志军; 吴肖龙

南昌大学

基于LabVIEW的弱光照补偿新能源车牌识别系统

CN114495082B

吴肖龙; 谢滨; 张红; 傅金廷; 胡涵; 刘鸿利

南昌大学

一种利用时空数据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4626195B

吴肖龙; 李豫; 蔡仕云; 李柯烨; 杨玉潇; 胡凌燕; 曾明如

南昌大学

基于GA-BP的SOFC电堆性能衰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7725446B

吴肖龙; 李豫; 蔡仕云; 严伟健; 龙正阳; 钟运盛; 胡凌燕; 胡建功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技术的RSOC/锂电池混动系统热-电-气控制方法

CN116632298B


表7 2024年学位点部分代表性教师学术会议类成果


名称

第一作者

发表/出版时间

通讯作者

会议名称

会议地址

A power density output prediction method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based on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a gaussian function variable radius drosophila optimization algorithm

Li, Keye

2024-01-01

吴肖龙

39th Youth Academic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YAC 2024

Dalian, China

Active control of an underwater flexible manipulator subject to external disturbance

付云

2024-01-01

付云

39th Youth Academic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YAC 2024

Dalian, China

Research on GNSS-R Snow Depth Invers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Method

郭杭

2024-09-16

郭杭

The 37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24)

Baltimore, Maryland, USA

Research on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Based on BDS-2/3

郭杭

2024-09-16

郭杭

The 37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24)

Baltimore, Maryland, USA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Device Based on Adaptive Impedance Control

胡凌燕

2024-08-23

江媛

2024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World Rehabilitation Robot Convention, WRRC 2024 - Proceedings, 2024

Shanghai, China

Vibration reduction of an uncertain nuclear refueling machine

付云

2024-01-01

付云

39th Youth Academic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YAC 2024

Dalian, China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n underwater crane with bounded input

付云

2024-01-01

付云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nomous Systems, ISAS 2024

Chongqing, China

基于FCS-MPC的IGBT老化影响下整流器结温平衡控制策略

余运俊

2024-07-02

第35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

中国海南三亚



图8. 2024发表期刊论文表


名称

第一作者

发表/出版时间

期刊名称

通讯作者

收录类别

JCR分区

中国科学院分区

影响因子

A Cost Function-Free Modul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Technique for PMSM by the Geometric Derivations

黄镇

2024-01-01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陶宏伟

SCI,EI

Q1

5.5


A flexible-predefined-time convergence and noise-suppression ZNN for solving time-variant Sylvester equ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obotic arm

郑波钰

2024-01-01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李春泉

SCI

Q1

一区

7.8

A new super-predefined-time convergence and noise-tolerant RNN for solving time-variant linear matrix-vector inequality in noisy environ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obot arm

郑波钰

2024-03-01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S

李春泉

EI,SCI

Q2

三区

6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Analyses and Predictions of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s

赖美霖

2024-08-16

Energies

吴肖龙

SCI

Q3

四区

3

Boundary control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a nonhomogeneous rigid–flexible coupling wing

付云

2024-08-01

Gongcheng Kexue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付云

EI




Data-driven approaches fo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ystem considering prolonged operation and shutdown accumulation effect

吴肖龙

2024-04-01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吴肖龙

SCI

Q1

二区

9.2

Fault location and typ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urrent and voltage sensors in traction rectifiers

余运俊

2024-09-23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陶宏伟

SCI

Q4

四区

1.3

GNSS/IMU/LiDAR融合定位研究

刘傲

2024-05-31

全球定位系统

郭杭,熊剑

CSCD




Multi-site solar irradi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hybrid spatiotemporal graph neural network

余运俊

2024-07-01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余运俊

SCI

Q4

四区

1.9

Neural network-based active control of a rigid-flexible spacecraft with bounded input

付云

2024-03-01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付云

EI,SCI

Q2

三区

2.8

Optimal control of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with state-triggered impulses

谭舒怀

2024-10-15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周荣佩

SCI

Q1

一区

7.5

Output controllability of impulsive Boolean control networks based on hybrid-index model

Liang, Qianya

2024-04-01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周荣佩

SCI

Q2

二区

2.6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gasification-integrated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gas turbine co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PSO-BP neural network

吴肖龙

2024-11-04

RENEWABLE ENERGY

吴肖龙

SCI

Q1

一区

9

Prediction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olid Oxide Electrolytic Cells Based on ANN and SVM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Ke Chen

2024-11-09

Atmosphere

吴肖龙

SCI

Q3

四区

2.5

Research on GNSS/IMU/Visual Fusion Positioning Based on Adaptive Filtering

郭杭

2024-12-11

Applied Sciences-Basel

郭杭

SCI

Q1

三区

2.5

Research on the online detection method of fillet welding arc stability based on the adaptive model of rotating arc stability sensor

乐健

2024-08-01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曾明如

SCI,EI

Q1

一区

7.9

Semi-Tensor Product Compressed Sensing with Its Applications: A Review

周荣佩

2024-12-13

IEEE SENSORS JOURNAL

周荣佩,刘且根,Yudong Zhang

SCI

Q1

二区

4.3

Stack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and fault diagnosis optimization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based on bayesi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feature selection

吴肖龙

2024-08-19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吴肖龙

SCI

Q1

二区

8.1

Voltage and Current Sensor 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 Traction Rectifier in High-Speed Trains

余运俊

2024-01-01

ELECTRONICS

陶宏伟

SCI

Q2

二区

2.9

大气制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方案综述

刘旭

2024-04-03

宇航学报

EI





带有非均质刚柔耦合翼的无人机边界控制

付云

2024-06-02

工程科学学报

付云

EI




基于YOLOv8目标检测模型的工地车辆清洁度识别

余运俊

2024-09-02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科技核心





基于时变增益的微电网分布式预定时间经济调度算法

郭志军

2024-02-0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其他





基于视觉传感的焊接电流及电压检测控制方法

乐健

2024-11-15

焊接学报

曾明如

北大核心,CSCD,EI




具有自适应贪婪因子的深度强化学习路径规划

曾明如

2024-09-01

计算机仿真

科技核心

N/A

0



锂离子电池组液冷系统建模与散热分析

袁国豪

2024-09-02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吴肖龙

科技核心




状态触发随机脉冲布尔控制网络的能控性

周俊岚

2024-02-29

控制理论与应用

周荣佩

EI





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秉持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理念,注重将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前沿技术发展相融合。2024年度,学位点开展了“控制理论与智能时代”系列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控制理论的创新发展,加深学生对学科发展脉络的理解。

学位点积极参与自动化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研讨会,让学生深入了解控制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交叉融合。同时,通过师生共建科研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追求精确、稳定与创新的科研精神。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位点更新了智能控制实验平台,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智能算法研究和工程实践,推动控制理论在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中的创新应用。

图10. 学位点利用学术会议机会积极向学生推广控制学科与先进前沿领域相结合的学术报告

5 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学位点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展国际学术网络,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国际化学习平台。2024年度,学位点与新加披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智能控制领域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项目。

学位点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新增了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的论文合作发表。今年有1名学生获得国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1名青年教师(周荣佩)赴海外进行学术访问。在国际项目申报方面,吴肖龙参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张兰合作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固体氧化物电解堆能质传递转化”。同时,学位点邀请到多位国际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显著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学位点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教学改革方面,学位点完成了课程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建立了“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等新型特色课程群。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收集行业需求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科研创新方面,学位点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二区及以上Top期刊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形成了以“智能控制算法优化”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为代表的优势研究方向。特别是余运俊教授团队、李潭教授团队在工业过程智能控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已在3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学位点建成了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工程实践基地,通过项目制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同时,学位点也清醒认识到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高被引论文数量仍需提升,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打造标志性成果;二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待加强,需要建立更加系统的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国际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需要加大,以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针对这些问题,学位点已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将在新的一年继续推进落实。

2 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继续保持严格标准,采用校院两级全覆盖盲审制度。2024年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总体情况良好,其中95%的论文一次性通过盲审,5%的论文经修改后通过,最终毕业率达到100%。

为提升论文质量,学位点实施了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在选题阶段即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选题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其次,建立了“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指导,企业导师把关工程实践,有效提升了论文的应用价值。

学位点创新性地开展了论文预审制度,在正式送审前由研究方向组织内部预审,对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方法、数据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引入查重系统进行多轮检测,确保学术诚信。2024年度论文查重率均控制在15%以下,远低于学校规定的上限。

在答辩环节,学位点严格执行“双盲制”评审,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审专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严格把关,确保了论文的学术水平。2024年共有1篇优秀硕士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

质量监控过程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部分论文的工程创新性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二是个别论文在数据分析方法运用上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研究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训;三是论文写作规范性还需提升,计划在下一年度开设学术写作专题讲座。


六、改进措施

针对现有问题,学科制定了系统性改进方案。在人才引进方面,计划于2025年培育省级人才3名,重点布局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智慧能源和智能医疗等优势方向。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将引入“项目制学习+案例教学”模式,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确保每位研究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强化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方面,实施导师组制度,建立月度指导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支持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国际视野。

针对论文质量提升,学科将建立学位论文质量预警系统,实施全过程跟踪指导。通过开设学术写作和研究方法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指导,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同时定期组织学术诚信和论文写作培训,完善中期考核制度,强化选题论证环节,确保论文质量稳步提升。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科将设立企业联合培养专项基金,大力支持学生开展企业实践。通过组建产业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需求对接会,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同时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与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这些系统性举措,学科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力争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好成绩。

校内外团队协作和沟通,优化实验器材设备,打造一流实验条件,同时广纳贤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构建桥梁,确保学生在读研期间研究行业内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

针对学科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学位点教师将积极向学校和学院争取资源,包括投入更多资源更新教学设备,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及增加国际交流项目,以全面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针对盲审发现的问题,学位点将进一步完善论文指导过程,提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写作能力培训。同时,学位点将增强与行业的互动,确保研究工作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提高论文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