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科创红土·e路传承”社会实践队赴井冈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2025-07-20 18:21:06
学思想:井冈山精神点亮青春信仰 初登井冈圣地,实践队队员在原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副校长谢耕教授的专题讲座《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谢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史料,讲述了毛泽东于1927年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壮举。队员们仿佛穿越历史硝烟,深切感受到“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核。 图 谢耕教授为实践队员讲授井冈山精神并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队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与光影交织的展陈中,追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足迹。从秋收起义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抉择,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逐步形成,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革命先辈用鲜血证明,真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实践队员姚相印在泛黄的历史文献前感慨万千。走出博物馆,队员们步伐坚定、誓言铿锵,纷纷表示将以青春之我续写红色新章,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 实践队员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访旧址:红色热土点燃青春使命 怀着崇敬与追思,实践队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前肃立默哀。枪林弹雨中先烈们英勇奋战的身影仿佛历历在目,碑林长廊上的铭文无声诉说着信仰的传承,巍然矗立的纪念碑将革命精神深深刻入队员们的心田。 在茨坪革命旧址群,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沉浸式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昏黄的灯光、朴素的陈设,无不诉说着斗争时期的艰难困苦,也诠释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大井毛泽东旧居,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屋内方桌与油灯依旧质朴如初,屋前的“读书石”静静伫立,见证过伟人于战火中运筹帷幄、擘画蓝图的身影,令人心生敬仰。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实践队登上黄洋界哨口,这片如今绿意盎然的山峦,曾是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战场。红军依靠天险与群众支持,英勇击退敌人,书写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重走红军挑粮小道,仿佛看到朱德同志肩挑扁担的身影,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 1928年冬,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为此,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自愿捐款和劳动,在小井建造医院。队员们走进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聆听了红军女战士曾志为革命事业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她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图 活动过程照片 浸美育:红歌嘹亮唱响青春心灵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实践队在茨坪镇挹翠湖畔联合井冈山市文化馆开展“红歌嘹亮大家唱·井冈精神代代传”活动。在这堂别开生面的“红歌思政课”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歌激昂回响,队员们化身“红音使者”领唱带动群众齐声高歌,现场氛围热烈、情感澎湃。 图 实践队员与井冈山市文化馆志愿者开展合唱 通过“唱中悟、悟中传”的沉浸式体验,队员们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青春之声,让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传承、在实践中焕发。活动不仅唤起了群众的红色记忆,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定信念与青春力量。 图 活动当晚合影留念 探乡村:科技赋能激扬青春力量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实践队走进井冈山神山村,沉浸式感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党员活动室重温总书记殷切嘱托,在茶园与黄桃基地见证党建引领下的产业振兴,在老支书讲述的奋斗故事中读懂“红色文旅+生态农业”的蝶变之路。队员们还为当地儿童开设科普课堂,用趣味实验点燃科学梦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 图 实践队走进神山村开展活动照片 在井冈山大鲵科技小院,队员们深入了解科技如何赋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从水质监测到生态养殖,从科研攻关到产业转化,深切体会到科技与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双轮驱动”作用。 图 实践队在井冈山大鲵科技小院参观 此次乡村之行,不仅让队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坚定了青年一代以科技之力、实干之姿投身乡村振兴、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与决心。 指导老师:谢凡 李阳 实践队队员:母雨奇 王新青 石佳鑫 杨洁 姚相印 黄嘉豪 王骏诚 杨宇哲 陈佳昊 童星锐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值班编辑 | 苏俊亚 责任编辑 | 吴煜倢 孔文武 苏俊亚 审核审阅 | 黄长才 谢凡 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