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到账经费突破3000万元!
2025-01-07 13:25:00
2024年,对照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2023-2027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学院不断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管理体系建设,以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为支撑,产学研用合作为先导,构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科研团队在项目立项、成果获奖、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有力推进了学院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学院科研到账经费达3366.3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创历史新高。学院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75项,获批立项30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刘且根教授获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项目经费260万元;获批省科技厅项目15项,其中项目经费100万元以上项目5项。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全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708.1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4项。学院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且根教授获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学院马志刚博士、王玉皞教授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的国家标准《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性能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空间射频性能》(标准号:GB/T 44183-2024)已由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并于2024年10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院近年来首次围绕北斗系统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性能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空间射频性能》
学院科研氛围日益浓厚,高质量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多。2024年全院教师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93篇,其中EI、SCI收录论文154篇,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19篇,TOP期刊3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本年度学院教师取得发明专利100项,授权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院教师作为参与人荣获2023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2项。
学院坚持“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深度服务地方科技发展”的思路,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以攻克关键和前瞻技术为目标、以产业化为落脚点,合作共建的原则,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共建智能探测与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与新余市高铁新区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研究院。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共建智能探测与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
与新余市高铁新区合作共建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展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我院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全年开展各类学术报告、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动近30场。2024年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光学与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IACOP2024),承办第五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2024),承办2024年生物电磁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专委会工作会议。
第二届光学与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IACOP2024)会议现场
第五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2024)会议现场
2024年生物电磁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专委会工作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