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E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重点学科介绍>>

学院新闻

信息公告

图片新闻

学术动态

校企合作

教师系列报道

学生风采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15-03-04 浏览数: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江西工学院的成立,当时的电机工程系设有无线电、工业企业自动化、发配电、电机等专业。其中的工业企业自动化、发配电、电机专业就是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中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专业的前身。2014年经过院系调整,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由自动化教研室、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教研室、电机电器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组成。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校在1986年获得电机与电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西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也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在1993年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0年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江西省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6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11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13年获得工业控制工程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向、电机与电器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

目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在60人左右,本科生招生人数每年在280人左右。2014年博士研究生开始招生。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和中青年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为主的稳定的教研队伍。

基础条件

1)已具备的工作条件

信息工程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有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的原则,将现有学科做强做大。
                                                          1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

平台名称

经费投入(万元)

类别

测控实验平台

1000

省部共建项

电力系统及工业控制实验室

500

省部共建项

电气工程

100

学校投资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

自动化

200

省级特色专业

500KW智能光伏发电系统

800

住建部


 

2)已具备的师资队伍规模及结构(年龄、学历、职称、出国留学比例等方面的结构)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11人。具体见表2

 3)已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重大项目

近几年来,已承担的科研项目共176项,总经费为272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46项,企业科技协作项目98项。

近年来,本学科发表论文共382篇,EI收录论文93篇。论著5本,申请专利17项,其中授权15项,获省部级教学与科研获奖5项。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该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近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气工程(0808)包含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压电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五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包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04)包含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080402)、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两个二级学科,是电子、精密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学科,集检测、控制与仪器制造为一体。培养具备测量与控制、精密仪器设计制造等方面知识与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中具有坚实基础、富有开发潜力的教学和科研的后备力量。

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

本学科建立五十多年来,定位于控制理论与控制、电气工程相关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工业过程系统、机器人系统、电力电子系统、生物医学系统、新能源系统、智能电网等为主要对象,以建设国内先进的自动控制创新研究平台为目标,以建立自动控制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汇聚基地为己任,力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机构。经过几代人努力,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本系形成了如下稳定学科研究方向:

★先进智能控制系统与技术:虚拟现实及虚拟手术仿真、遥操作机器人及其控制、移动机器人及智能控制,该方向已承担国家863、国家基金、973等重大项目

★新能源与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模块关键技术的研究、电力电子功能变换、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的交流传动。该方向已承担国家863、江西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项目

★现代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主要研究现代制造系统的测试传感技术、故障机理、故障识别、综合决策、智能诊断,机器运行过程中的智能检测与预报。该方向已和多个企业合作,其中和南昌百特生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完成了产业化项目的合作,每年销售额约在8000万元左右,完成了产业化项目的合作。

★电力系统分析与经济运行:研究电力系统的各种潮流算法及经济运行方式。取得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完成了多项相关课题研究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研究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在江西省电网规划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完成了一大批电网规划项目。

★特种电机与电力电子系统: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特种电机的研究和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运行性能,主要开展特种电机优化设计、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以及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本学科方向已在谐波励磁同步电机、混合励磁永磁电机、谐波励磁与永磁励磁相结合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电机无刷励磁系统以及永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方向已获得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以及企业的资金支持。

★测控技术与仪器:近几年主持了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并解决了很多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关键问题,使本学科在过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工业过程与装备先进控制技术、过程检测技术与仪器、新型传感技术与微系统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本学科特别注重理论研究和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密切接合,注重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和服务,为我省一批重点企业如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九江石化总厂、贵溪冶炼厂、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青山湖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流程工业的大型成套装备控制提供若干具有一定水平的关键技术,为我省化工、石油、医药、环保、食品、机械、能源等过程工业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上一篇:南昌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分... 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