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溯源•铭记•赓续:学院“红塔”先锋志愿服务实践队赴萍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2025-07-16 21:55:04


红色土地镌刻着不朽史诗,革命精神激荡着时代脉搏。江西萍乡,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土地在时代浪潮中激荡着强劲的历史脉搏。

7月6日至7月11日,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红塔”先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来到这里开展以“踏寻抗战故道,赓续红色薪火”为主题的重走抗战路大思政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触摸精神根脉,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对话峥嵘,用赤诚承接薪火。




溯源:探寻革命根源与赤诚初心

红色根脉印刻历史,革命精神激励前行。溯源,不仅是回望来路,更是以初心照亮前路。

实践队首站来到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这条始建于1899年的铁路,是中国最早的红色交通线之一。队员们沿着百年钢轨的轨迹,追溯红色交通线的精神原点。“一盏马灯” 照亮的夜行路、“一封家书” 承载的家国情怀,让革命年代的坚守变得可触可感,成为追溯红色精神的生动起点。

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队员们深入溯源中国工人运动的觉醒历程。安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这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运动。沉浸式体验中,队员们深刻感悟工人阶级斗争精神。参观尾声,全体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对初心的承诺。

从“劳动童子团”到“共产儿童团”,再到“抗日儿童团”、“少年先锋队”,一幅跨越烽火年代的红领巾长卷在实践队员面前徐徐展开,而安源,正是这条长卷的起点。1922年,王耀南等7名小矿工在此组建“安源儿童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在安源红领巾纪念馆,队员们跟随着铁路线的初心萌发,到工运洪流的觉醒奔涌,再到少年先锋的薪火相传,这条跨越百年的精神长河,既是对“从哪里来”的庄严回答,更是对“向何处去”的时代回应。

在溯源路上,队员们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让红色根脉扎根心中,明晰传承的意义,更坚定了接续奋进的信念。


铭记:镌刻烈士记忆与不朽意义

红色记忆历久弥新,其精神内涵愈发深厚。铭记,不仅是镌刻记忆,更是以精神锚定方向。

秋收起义广场,巍峨耸立的纪念碑确定了队员们的精神坐标。队员们肃立瞻仰,默哀之际,耳畔响起了先烈冲锋的呐喊、眼前浮现出群众支援的身影。这段被铭刻的历史,使得“为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意义变得具体而生动,让那份坚守承载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踏入秋收起义文化陈列馆,陈旧的枪械、泛黄的书信、简朴的草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艰苦卓绝。这些宝贵的精神密码,使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信念”的真谛——在绝境中坚守与探索的英勇担当。

卢德铭烈士陵园,全体队员瞻仰烈士碑,缅怀革命先辈。学生代表敬献花篮,诵读诗歌,队员们在激昂的诗句中回顾峥嵘岁月。随后,全体队员庄严宣誓,决心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实践队循着秋收起义的足迹,踏上革命的故土,铭记革命的历史、传承革命的意义。在铭记途中,队员们于岁月沉淀中凝练品格,让崇高信念融入血脉,悟透坚守的分量,更筑牢了勇毅前行的担当。


赓续:延续英雄精神与文化力量

赓续精神血脉,需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传递力量。赓续,不仅是承接过往的精神火种,更是以使命照亮当下的征程。

来到南坑镇希望小学,队员们为留守儿童精心准备了谁是英雄—“红芯”小课堂,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课堂,以游戏、折纸传递理念,借“时空对话”融入赣鄱红色文化。“梦想纸飞机”环节里,孩子们放飞心愿纸飞机,让红色火种深植童心,赓续的力量悄然生长。

循着红色的印记,实践队前去走访抗美援朝退役军人文锡芝,聆听其保家卫国故事:少年从军,三赴朝鲜战场护送新兵、转运伤员,战后扎根煤矿46年。老人“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的叮嘱,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赓续的薪火代代相传。

萍乡市博物馆红色展区,安源路矿遗存与革命文物串联起红色脉络,斑驳传单、磨旧草鞋还原“工运先声”的觉醒历程。那些珍贵文物解码历史的瞬间,让文明的记忆与当下相连,让赓续的文脉静静流淌。

在赓续历史使命途中,红色精神化为青春指引。它让我们明白传承是以前辈担当为镜,激励自己跨越成长险阻。当这份赓续化作跨越时空的接力,千秋伟业的长卷便有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永恒注脚。


启程•满载收获,勇担使命再出发

为期7天的萍乡实践之旅,队员们在震撼与洗礼中完成了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溯源时,队员们感悟初心与坚守,明晰精神源头;铭记中,队员们在红色印记里将价值追求镌刻心间,化为前行动力;赓续间,队员们让红色力量跨越时空传递,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活动的最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知行合一的担当延续革命火种,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燃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年力量,让红色信仰成为照亮民族前行之路的精神灯塔。



指导老师:马文军

实践队队员:黄颖慧 林家润 吴煜倢 陈浩楠 温存 郭紫睿 徐文彬 李欢 彭嘉乐 涂军婷 翟万鹏 邵子阳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值班编辑 | 孔文武

责任编辑 | 吴煜倢 孔文武 苏俊亚

审核审阅 | 黄长才  谢凡   马文军